close

IMG_2203  

今天下午在圖書館發生的小狀況,我試著想,Vin幼小的心靈是否納悶的想著:「我真的很想玩這些圈圈,為什麼這個姐姐把我推開,還一直把我手上的圈圈搶走?」

打從Vin六個月時,我就開始帶他到Summer Hill 的社區活動中心參加小朋友的Play Group(遊戲團體),每星期一次,每次兩個小時,一般爸媽會帶小朋友來,主要是這裡有很多不同的玩具,負責人會辦不同的活動,還有許多小朋友,大家可以盡情玩耍。我們參加的這個Group,小朋友年紀比較小,約在一歲大三歲左右,比較接近Vin的年紀,當時的Vin是年紀最小的。

六個月大的Vin可以玩什麼呢?頂多就是一些搖鈴,玩偶,軟積木,去Play Group 的主要原因,一來為了玩家裡沒有的玩具,二來媽媽可以交朋友,三是要讓Vin接觸爸媽以外的人,我們的親人大多在台灣英國,透過玩耍,希望Vin可以認識小朋友並了解他們本身所被賦予的文化背景。一路走來,Vin十四個月了,媽媽領悟出玩耍對於小朋友的教育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。

六個月時的Vin去Play Group時,還不會和其他人互動,常常乖乖坐著開心玩弄手上的玩具,突然天外飛來一隻手,玩具就被其他小娃兒搶走了,留下莫名其妙的Vin,媽媽只好遞上其他的玩具。有時,搶人玩具的娃兒媽看見了,會輕聲的告訴娃兒,不可以搶Vin正在玩的玩具。

八個月大時去Play Group,Vin依舊最小,偶而會有一歲多的小朋友搶他玩具,這時的Vin開始會啊一聲以表抗議,然後自己尋找其他的玩具繼續玩。

十個月大時,玩具被搶走後,他開始會試圖把玩具搶回來,這時媽媽就會介入,告訴小朋友,東西可以一起玩可以分享。

玩具被搶走了,頂多不玩就是了。漸漸Vin開始會爬會走了,我們帶他到公園的遊戲區,和其他年紀更大的小朋友一起學習分享就那麼兩個溜滑梯,兩個盪鞦韆,兩個木馬。常常一歲左右的Vin在遊戲區裡,還是年紀小。我們教他,如何耐心排隊等著盪鞦韆。然而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樣,有那麼一次,Vin走向空空的鞦韆,同時一位一歲又十個月大的小男孩,衝了過來,猛的一把推開Vin,他冷不防的向後倒坐在地,大哭起來。小男孩的媽趕來,對我們說了句Sorry後,轉身告訴小男孩說:「No, that baby is smaller than you. 不可以,那Baby比你小。」在我們看來,小孩的媽應該告訴小男孩,玩鞦韆要排隊,不可以推人,並要請小男孩親自跟Vin說Sorry,如此才是學習。難道因為Baby比自己小,就不可以推他,若比他高大,就可以推了嗎?

今天在圖書館發生的小狀況,又是一個大欺小的霸凌。圖書館裡有大型套圈圈,軟軟的皮套圈圈,Vin套的很開心。沒多久,來了個三歲半的小女孩,我和她的媽媽還有其他的媽媽聊了起來。卻突然看見小女孩推了Vin一把,Vin倒退三步不誇張,然後無辜的看著小女孩,轉身試圖拿另一個圈圈,小女孩快速的把圈圈從Vin手上搶走,我沒說話,撇了眼看小女孩的媽,她喊了一聲:「Christine, no.」Vin又拿起一個圈圈,Christine又把他搶走。這次Christine的媽接起電話,沒管那麼多。我站了起來,走向Christine,

我說:「Let's share them! 我們來分享!」 

Christine說: 「No! 不要!」

我說:「I think we should share them。我想我們應該一起玩。」

Christine: 「No, I don't want to share. 不要,我不要一起玩。」

我又說:「I think it is more fun if we share them. 我想我們一起玩會比較好玩」

Christine: 「No. 不要。」

好,我不會接受妳的霸凌的,我說:「Well, we need to share! 好吧,我們必須一起玩。」說著拿起一個圈圈,交到Vin手中,護著Vin走到木棍邊,讓他套上。

一個三歲半的小孩,能懂多少?我想他們可以懂很多,可以知道圖書館的東西是供大家使用,在兒童區,玩具是供大家一起玩的。三歲半的小孩,應該也懂得不可以推人。

孩子的媽,對自己三歲半的小孩又有多了解?我想她應該不是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孩子不願意分享,在這樣一個公眾場所,其實更應該注意自己小孩的行為是否造成別人的困擾,這是多麼好的機會教育,教導孩子如何分享,如何一起玩,融入團體。

就在Christine停止打擾Vin的玩興時,她不知怎的,把ㄧ個坐在地上還只會爬的小Baby弄倒在地,搞得她四腳朝天哇哇大哭起來,這時Christine的媽才從椅子上站起來,告訴Christine,不可以這樣,哪裡學的?托兒所學的嗎?然後要她向小Baby的媽媽道歉,說完Sorry,Christine轉頭伴著鬼臉。

小孩的教育是誰的責任?家長?學校?還是社會?小孩的偏差行為,難到一定是從學校其他同學身上學來的?就算是,家長難道沒有責任糾正?

一天天看著Vin長大,一天天看著他領悟到這世界並不完美,不是每個人都會順著他的意,就連媽媽也開始不順著他,小小的他,生活在小朋友的圈圈裡,開始慢慢體會理解,不是每個人都會排隊盪鞦韆,不是每個人都會分享玩具,他得學習如何面對不完美。

我很珍惜每一次和Vin去Play Group 或去公園遊戲區或圖書館的時光,因為當Vin玩耍時,我知道不只他在學習,我也在學習。他學著如何面對霸凌,如何分享,解決問題。我學著如何處理Vin的偏差行為,學習面對無法苟同的教育方式。

教育,不只是在家裡,不只是從零歲開始,教育應該是無時無刻,不分場所的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遊戲 幼兒教育 機會教育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遊走南半球 的頭像
    遊走南半球

    雪梨三分天下生活記

    遊走南半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